神木氯碱聚氯乙烯装置开展“降本增效”专项行动以来,氯乙烯工序团队深入挖潜工序潜能,工序负责人马三雷带领团队通过20余项技术改造与优化措施,交出了一份降本增效的精彩答卷,用行动诠释了新时代“金泰精神”的深刻内涵。
技术革新的"排头兵"
面对高沸物储罐容量不足的瓶颈问题,马三雷提出“储罐扩容技术改造方案”,他带领团队在物资堆场“寻宝”,全部采用工程余料,在检修中心的辛苦付出下,8天时间完成了改造任务,实现“零采购”节省3万元。改造后二氯乙烷产品附加值显著提升,年创效达49.92万元,展现了“小改造撬动大效益”的智慧。
节能降耗的"显微镜"
氯乙烯工序对生产环节的能耗有着近乎苛刻的追求,将碱洗塔机封水回收用于氯化氢吸收塔,投用后预计年节水约5760m³,年创效3.46万元。创新采用热水替代蒸汽加热二氯乙烷回收塔,根治设备结焦顽疾的同时,蒸汽用量降低0.2t/h,月减少蒸汽用量144t,月创效3.38万元。
攻坚克难的"急先锋"
针对热水补水管线“水锤效应”这一威胁安全生产的重大隐患,氯乙烯工序组织技术骨干开展攻关。利用废旧材料实施“零成本改造”,不仅彻底消除管道爆裂风险,更使补水调节灵活性提升300%。当改造后系统平稳运行时,氯乙烯员工由衷点赞:“马主任出手,难题绕道走!”
“每个环节都有优化空间,关键是要带着责任心去发现。”聚氯乙烯装置技术负责人张力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正是这种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氯乙烯工序正在成为装置提质增效的标杆。
聚氯乙烯装置将继续大力倡导鼓励员工集思广益,寻求降本增效、减亏止亏“超级赛道”,用创新与实干持续书写降本增效的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