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遥传》,作者厚夫,本名梁向阳,陕西延川人。延安大学文学院院长、教授,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同时也正是本人大学期间的学院院长。工作以后在单位的职工书屋看到这本书,宛如翻开一部厚重的人生史诗,让我沉浸于路遥波澜壮阔又短暂的一生,在他的世界里,我看到了生活的苦难与坚韧,也从中获得些许对工作与生活的启示。
命运多舛的成长之路。路遥出生在陕北农村的贫寒家庭,母亲生育众多,年幼的他五六岁便上山砍柴、操持家务。为求学,9岁的路遥跟随生父步行近百公里,过继给大伯。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饥饿如同阴影笼罩着他的青春。高考因“文革”中断、回乡知青的繁重体力劳动、参军政审不过关、大学梦屡遭破灭……一系列的挫折不断冲击着他。在工作生活中,我们也常常会遭遇各种挫折。可能是工作任务完成中的阻碍,也可能是努力后仍未得到预期的回报,但正如路遥在苦难中未曾放弃,我们面对挫折时,也不应轻易言败。挫折是成长的磨砺石,每一次跨越困境,都能让我们的内心更加坚韧,能力得到提升。路遥在生活的泥沼中不断挣扎,最终炼就了顽强的意志,为他日后的文学创作奠定坚实的精神基础。
执着坚守的创作生涯。写作、阅读、采访、调查、收集材料、体验生活,构成了路遥工作的主旋律。他的作息时间异于常人,早晨从中午开始,创作时常常吸烟、喝咖啡提神。从1971年发表诗歌起步,路遥在文学的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不断攀登。为创作《平凡的世界》,他阅读大量中外长篇小说,亲自深入煤矿体验生活,在艰苦的环境中与文字为伴。创作过程中,他的健康状况每况愈下,然而即便身体不堪重负,他仍如夸父追日般,与死神争夺时间,直至完成这部百万巨著。路遥对文学的执着坚守,让我反思自己对待工作的态度。在工作中,我们也应秉持这样全身心投入、执着追求的精神,明确目标后,就要集中精力,克服一切困难去实现它。当我们对工作充满热爱,像路遥热爱文学一样,便不会被困难吓倒,无论是反复修改方案,还是棘手的工作难题,只要秉持执着的信念,就能在工作中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辉煌。
超越苦难的人生启示。路遥的人生实践告诉我们,苦难并非人生的负资产,而是成长的催化剂。他在物质生活匮乏的情况下,凭借丰富的精神世界,超越了平凡。他说:“一个人要做成点事,就得设计自己,先得确定目标。目标一设定,就要集中精力去努力,与此无关的都得牺牲。” 为了创作,他放弃了许多,这种为理想甘愿牺牲的精神,令人动容。在生活中,我们也会面临各种选择,会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徘徊。路遥的经历提醒我们,要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不要被眼前的困难和诱惑所动摇。当我们将目光放长远,为了实现心中的目标,勇敢地舍弃一些无关紧要的东西,全力以赴地去奋斗,就有可能创造出不平凡的人生。
合上《路遥传》,路遥的形象在我心中愈发清晰而高大。他用短暂的一生,书写了一部关于奋斗、坚持与梦想的佳作。在今后的工作与生活中,我将以路遥为榜样,在苦难中坚守,在奋斗中前行,努力让自己的人生绽放出别样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