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成长》是斯坦福大学心理教授卡罗尔·德韦克总结数十年的研究成果,卡罗尔·德韦克教授将人的思维方式分为两种:固定心态和成长型心态。固定型心态的人认为自己的能力和智力是固定不变的,他们害怕挑战和失败,因为这会暴露他们的不足。而成长型心态的人则认为自己的能力和智力是可以通过努力和学习不断提高的,他们乐于接受挑战和失败,因为这会让他们学到更多。
在这本书中,卡罗尔· 德韦克教授不仅深入剖析了这两种心态的特点和影响,还通过丰富的案例和实验数据,向我们展示了成长型心态对于个人和团队发展的巨大优势。她告诉我们,只有拥抱成长型心态,我们才能不断突破自己的局限,实现自我超越。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受启发。我也开始尝试改变自己的心态,以更加开放和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我发现,当我以成长型心态去应对问题时,我变得更加自信和勇敢,也更加愿意去尝试新的方法和思路。“成长型思维”理念,也为化工行业从业者提供了一条清晰的自我突破路径。在化工生产中,设备迭代加速、工艺复杂度攀升,唯有打破“经验即资本”的固定型思维桎梏,以持续学习为引擎,才能实现个人技能与企业发展的“双赢”。以下结合岗位实践,分享几点思考。
一、从“熟练工”到“学习者”:技能进阶的思维革命
化工生产常被视为“经验主导”的领域,许多员工陷入“操作无误即合格”的固定型思维陷阱,将重复性劳动等同于价值创造。然而,书中指出,“成长型思维”者永远在寻找更优解。年初装置进入一批从检修中心转岗的同事,大部分同事初期只懂得工艺流程,仅满足于按规程操作。通过与师傅的学习及参与装置技能培训,他们迅速成长,现场发现问题及处置异常的能力已经超越部分老员工,部分已经成为岗位的骨干。他们的转变印证了德韦克的观点:“能力并非存量,而是增量。”
二、直面挑战:在试错中迭代操作智慧
化工行业的高风险性常让人畏惧失误,但成长型思维者会将故障转化为学习资源。乙炔装置试生产以来,渣浆乙炔回收的乙炔气含水高,致使氧含量在线分析仪频繁故障,为安全起见,对回收的乙炔气均进行了放空,导致乙炔回收效率低。为使回收乙炔气稳定并投入系统回用,经多次组织讨论协商,在氧含量在线分析仪的进气管道中增设了一台汽水分离器及过滤除水装置,运行效果良好,不仅有效减少乙炔气的排放,降低电石单耗,同时也极大地降低了安全和环保的风险,这种“问题即课题”的态度,正是书中“失败是反馈,而非定义”的生动诠释。
在公司高质量发展的浪潮中,个人的成长速度决定了岗位价值的厚度。如《终身成长》所言:“人的潜力,不是一个确定的数值,而是取决于你选择的思维模式。”当每位化工人以成长型思维拥抱变革,将每日操作视为精进的台阶,我们收获的不仅是技能跃迁,更是一个充满韧性与创造力的未来。这或许正是“终身成长”对化工人最深刻的启示:在分子与设备的交响中,书写属于自己的进化史诗。